2018-9-12 22:11
宅~有何不可
韓國出生率世界最低 靠機器人養老可行嗎?
原標題:韓國出生率世界最低,靠機器人養老可行嗎 | 新京報專欄
[img]http://n.sinaimg.cn/news/transform/77/w550h327/20180912/4RMr-hiycyfx7282264.jpg" alt="▲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" data-link="" data-mcesrc="http://n.sinaimg.cn/translate/221/w640h381/20180912/9SgE-hiycyfx7141755.jpg" data-mceselected="1[/img]▲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韓國《朝鮮日報》委託該國人口專傢研究預測的數據顯示,今年該國合計特殊出生率(即一名女子一生生育孩子的數量)將跌至目前世界最低的0.9,跌破1.0的重要關口。
[b]韓國人口增長率跌破“臨界值”[/b]
按照公認的規律,要使韓國人口穩定在目前的水平,出生率需要維持在2.1的水平。即使維持在1.5至1.3左右,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。
而韓國現狀卻早已遠低於“臨界值”。這種情況,在朝鮮甚至全球歷史上,都是極其罕見的。即便是在朝鮮戰爭和1997年金融危機時期,韓國每年的新生兒數量都超過瞭63萬人,但今年新生兒將不到33萬人。按照這個趨勢,在2030年,韓國人口就會開始減少。
減少並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沒有年輕人補充。老齡化社會下的撫養比,會帶來一系列問題。目前,65歲以上老人佔韓國總人口的13%,到2060年比例將變成40%。這就意味著1.5個韓國年輕人撫養一個韓國老人。
應對這個局面的短期方式,必然是退休年齡延長。這種延長並非官方要求,而是生活所迫。韓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,而實際上,人們平均工作到71歲纔會真正休息。在韓國,有420萬老人在工作,而韓國總人口也才5000萬。由於知識落後、體力下降,老人能找到的工作也是諸如快遞員、保安、清潔工、加油員等低端崗位。
[img]http://n.sinaimg.cn/news/transform/151/w550h401/20180912/Kc8q-hiycyfx7283812.jpg" alt="▲圖/新華社" data-mcesrc="http://n.sinaimg.cn/translate/269/w1080h789/20180912/qOFY-hiycyfx7148670.jpg" data-mceselected="1" data-link="[/img]▲圖/新華社
韓國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,實際工作到70歲,韓國人預期壽命達到81歲。所以,有樂觀的韓國老人說:“還有10年時間留給我們自由支配。”悲哀的是,這不會是事實。因?當子女的支持減少之後,老人的生活質量,甚至預期壽命,都會出現下降。
根據一項調查顯示,過去15年,認?應該贍養父母的韓國人的比例從90%暴跌到37%。所謂久病?前無孝子,對一個傢庭是如此,對一個社會,乃至對全世界,也都是如此。
[b]靠機器人解決養老問題可行嗎[/b]
所以,根本上,長期的解決辦法,還是需要增加人口。人口學傢、奧地利科學院維也納人口研究院主任沃爾夫岡·盧茲(Wolfgang Lutz)提出過三大“低出生率的陷阱”,即育齡女性人口減少(人口學因素)、青年一代的理想子女數的減少(社會因素)以及未來預期收入的減少(經濟條件)。而這三大要素韓國全具備。
但這非常難。?瞭鼓勵生育,過去12年裏,韓國政府砸瞭153萬億韓元(約合人民幣9232億元),包括5歲前的免費兒童看護,給孕婦的現金補貼以及支持青年俱樂部,但很明顯並不成功。
到底是什麼抑制瞭人們的生育慾望?一方面,經濟發展造成瞭生育慾望的下降,是因?人們當下工作忙,壓力大,同時,閒暇時間也有瞭更多、更豐富的安排,也解放瞭人的個性。另一方面,人們其實對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,長期上漲的房價,日漸完善的醫保、社保,這些社會福利都使得人們降低瞭對“子女養老”的依賴,觀念上也發生變化。再加上時間會影響到人的理性,未來悲慘的晚年生活也未必打動得瞭當下的抉擇。
從這個意義上看,長期來看,世界各國都會降低國傢提供的兜底性養老保障,從而刺激人的生育慾望。
但無論如何,這些政策的變遷,是一個較長的過程。在近期的三五十年內,鼓勵生育政策難見效。饒是如此,養老問題還是得解決。
養老問題的本質,不管是養老金,還是老人的醫療開支,本質上都是一國某階段的時間斷面上,勞動如何分配的問題。缺少年輕人,就是缺少勞動。在這種情況下,養老問題就是政府要做好無米之炊。
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向之一,是新技術。比如,現在大紅大紫的AI技術,機器人技術。雖然,AI技術、機器人技術離仿人形機器人還差得很遠。但是,投入到自動化生產線中是相對成熟的。自動化生產技術的發展,的確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。
[img]http://n.sinaimg.cn/news/transform/116/w550h366/20180912/xbhn-hiycyfx7284994.jpg" alt="▲ 8月17日,觀?在加拿大國傢展覽會科技區與一個機器人進行對話。 圖/新華社" data-mcesrc="http://n.sinaimg.cn/translate/220/w612h408/20180912/3H6W-hiycyfx7149235.jpg" data-mceselected="1" data-link="[/img]▲ 8月17日,觀?在加拿大國傢展覽會科技區與一個機器人進行對話。 圖/新華社
有瞭勞動,還有分配問題。對於國傢整體而言,資產無法養老,能夠提高養老水平的,隻能是通過公共政策改變一國勞動的分配比例,也即國傢的投入。多少用於建設,多少用於養老,多少用於軍費。
某種程度上,勞動分配在養老上的比例,可以通過一國的養老金政策、醫療開支佔GDP的百分比反映出來。以日本?例,其醫療保健支出2015年?55萬9354億日元,在GDP中佔比?11.2%。美國的這一比例?16.9%。未來,不僅是韓國,隻要出現老齡化危機的社會,就不得不把勞動分配到養老的比例提高。
如今,韓國、日本、俄羅斯乃至中國,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老齡化危機困擾,如何應對各自的生育危機,顯然已經成瞭一個共同問題。
□劉遠舉(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)